228假期,帶小乖前往頭城運動公園玩耍,
不誇張,光是公園裡的攀爬網,她就待了快兩個小時,而且還不想走。
頭城的攀爬網,屬於網格間隔比較大的設計,
像小乖這樣未滿五歲的幼兒,只能待在下層,
試圖站在網繩上平衡行走,偶爾四肢並用的,試圖往上一格。
而小學以上的兒童,
則可以俐落的在第二層以上的空間自由移動,
形成一種有趣的空間分層。
明明在同一座攀爬網裡,但就像兩個互不干擾的平行空間,非常有趣。
這兩天,新竹縣友善兒童促進會發布了一則訊息,
下週三(3/16)縣府將於十興里里民活動中心,
進行AI智慧園區遊戲場的改善工程座談會。
除了增加休憩與遮陽設施之外,在大碗公遊戲場的部分,
據說因為之前發生過受傷事件,相關單位想要把遊戲場變得更「安全」。
新竹縣友善兒童促進會是持續關注竹北兒童遊戲場改造的公民團體,
當初竹北一處繩索公園被拆除,就是團體裡的重要成員楊小姐大力奔走發聲後,
花了兩年的時間溝通、協調,才把繩索公園重新找回來,成為大小孩子重要的攀爬挑戰設施。
而竹北第一座大型特色公園——去年八月落成的 AI智慧遊戲場,
也是「新竹縣友善兒童促進會」積極參與的成果。
▌孩子需要「行為風險評估控管」的練習
據了解,改善工程規劃移除大溜滑梯旁的石塊階梯與平衡木。
以我這個希望推動自然遊戲場的倡議者角度,是絕對不支持這項「安全」的提議的,
除了因為兩個是我覺得全區最具有自然遊戲場特色的部分外。
我認為,孩子需要「行為風險評估控管」的練習,
而遊戲場就是孩子最好的練習場域。
正所謂,影視需要分級,遊戲場也需要分層,
而我覺得AI智慧園區最棒的地方就是,因為空間夠大,
它分區規劃滿足了不同年齡層兒童的需要。
比如,它提供了幼兒喜歡也需要的設施:大範圍的草地、沙坑、礫石等鬆散素材;
或是更小年齡層也能玩的鳥巢、座椅式鞦韆/溜索 ,
也提供了大齡兒童最喜歡的大碗公滑梯、平衡木、滑板車步道。
的確,大碗公滑梯斜度很陡,下滑速度飛快,
但正因如此,才能提供大齡兒童足夠的刺激與冒險;
另外,滑板車步道,不規則的高低坡度,
帶給孩子的更是不亞於賽車甩尾般的刺激感。
我們不能因為這些設施不適合幼兒,
就認為它們不適合出現在遊戲場的規劃中,
因為,孩子總有一天會長大成兒童,而他們仍然需要遊戲場,
一座屬於大齡兒童甚至青少年的遊戲場。
▌遊戲場,需要滿足各年齡層孩子的冒險需求
小乖從宜蘭回來後,依舊對頭城運動公園的攀爬網念念不忘,
一直說要邀請哥哥姊姊來玩,甚至還說了一段體現遊戲場分區意義的話:
「哥哥姊姊會使爬到頂懸;我著佇下跤行。」
沒錯呀!一個成功的遊戲場,應該是讓各年齡能在裡面獲得樂趣,
尤其是難度比自己能力再高一點的挑戰,
就能在近側發展區裡獲得自我肯定與成就感。
所以,如果你也認同遊戲場不只為幼齡兒童而設,
你也認同遊戲場需要滿足各個年齡層孩子的冒險刺激需求。
而你在3/16這天下午剛好有空,誠摯邀請你一同出席與會,為自己的孩子發聲。
[AI智慧園區公園改善工程座談會]
時間:111年3月16日(星期三)下午2點
地點:十興里里民活動中心(新竹縣竹北市莊敬二街9號,莊敬二街公有停車場出口旁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