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雀可選書 29 【行動不用理由,只要踏出第一步,就是自己的白日夢冒險王】

當初看到 小宇宙文化分享《#最勇敢的鮭魚羅莎》
新書發表會的消息時,就被繪本的畫風給吸引。

看到封面鮭魚羅莎躍出湍急的水面,
直覺想到逆流而上的象徵,
莫非這是一則古老勵志的心靈雞湯?

幸好,「鮭魚羅莎」完全不是這個走向的故事。

/

故事的主角——羅莎,
其實是靜物風景畫裡的一條鮭魚,
畫裡看似湍急的水流,
實際上卻是定格不動的畫面,
彷彿羅莎的生活寫照。

直到某天早上,
羅莎腦袋裡突然蹦出一個想法:

「要離開,還是留在原地。」

接著過沒多久,
一股力量朝牠的尾巴推動往上,
鮭魚羅莎一躍而起,
不僅跳出水面,更跳出畫框之外。

/

在這個「行動」之前,羅莎其實也有些猶豫,
對牠來說,改變現狀不是那麼容易,

只是又想到「長遠來說,
留在原地不做些什麼也很無聊。」

在「行動」與「保持現狀」之間,牠做出了選擇。

/

我喜歡作者一開始安排了這段
羅莎猶豫要不要做出改變的內心戲,非常寫實。

記得幾年前,大家都說要跳出舒適圈,
好像留在原地就是懦弱不前,
非得要跨出舒適圈才能幹大事一樣。

先不說轉換跑道、離開熟悉領域,
其實違背人性天生喜歡
安定感、有掌控感的這件事;

另一個問題是,跨出舒適圈,
真的需要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嗎?

比如一定要完成目標、功成名就、凱旋歸來?

/

相比之下,鮭魚羅莎的動機顯得無比簡單,
就是單純的「好奇」、「不想無聊」。

是呀!有時候我們總會給自己設下許多門檻,
彷彿得要是一個宏大的志向、
有意義的目標才足以說服自己跨出邊界。

但,也許做出改變什麼理由都不需要,
就是單純的好奇「熟悉的邊界之外有什麼?」就夠了。

/

我注意到作者安排鼓動羅莎
躍出水面的力量來自牠的尾巴。

那股由下而上推升的力量,
或許就是「千里之行始於足下」的那個「足下」,
所有的改變都源自於一個小小的行動。

/

當羅莎躍出畫框之外,也一併打破現實疆界,
帶領讀者進入超現實的想像之中。

每一個縱向翻頁都是一個跨界,
每一個跨界都以跨頁的畫面呈現,
打破讀者視覺上與心理上的無形界線。

看著羅莎一會兒從水龍頭跑出來、
一會兒從正在重訓健身的人的汗水中出現。

蓮蓬頭的花灑、心動的眼淚、
救災的消防水管,甚至是餐桌上的湯!?

「水」就是羅莎的任意門,
也是作者讓這些彼此毫不相干的場景
能「合理」出現的理由。

而羅莎也在這一趟出走中,
體會到了堅持、勇敢,甚至是心動的時刻,
這些經驗都在羅莎身上留下了痕跡。

/

最後,羅莎會往哪兒去呢?

我想,不管牠最後選擇什麼,
羅莎都已經不害怕「出發」。

對比第一頁跟最後一頁的羅莎,
同樣都在水裡,但兩者都神情截然不同,
一開始的羅莎是有點疑惑、游移的;
但最後一頁,
經歷一場冒險歸來的羅莎的神情,是充滿自信的。

這樣的自信與愉悅,
是牠經歷這些人這些事之後才能擁有的禮物。

/

有時候,對未知的恐懼會讓我們裹足不前,
但很多時候,恐懼是想像出來的,
那些擔心害怕,或許根本都不會發生。

就像羅莎說的:

「在離開與抵達之間,總是有事發生。」

日復一日的生活,
雖然可以預期,但沒有期待;

不過只要在生活中做出一點改變,
就足以擾動單調乏味的日常。

不論是一本書、一部電影,甚至只是一句話,
都可以讓我們從看似不變的生活中,產生質變。

/

我喜歡《#最勇敢的鮭魚羅莎》
打破框架的表現方式,
也喜歡它寓言式的敘事風格。

跟著羅莎出走一遭再歸來的同時,
或許我們也變得更有底氣,不再那麼害怕改變現狀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
返回頂端